无言不信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抖音书院douyinshuyua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着是不是该从江湖里招募一些人才为他所用。江湖人多有一技之长,只要忠诚可靠,比重新培养心腹管用的多。
裴旻现在暂时不能打草惊蛇,局以布下,目下只能静待其变。
裴旻重新处理御史台的事物,却听高力士走进了他的办公厅,口中焦急的叫着:“裴中丞,裴中丞”
裴旻心下好奇,高力士的出现往往代表李隆基,即便是宰相官邸一样去得,只是高力士是出了名的谨慎细心,每次寻人觐见,他都耐心的等着通传,几乎不存在硬闯的事情,尤其见高力士的脑门竟然有着一块红肿印迹,鼻子也有着点点伤痕,更是古怪。高力士是李隆基身旁公认的第一红人第一心腹,有人竟能伤的他
“高内侍,你这是”裴旻起身相迎。
高力士急道:“我们边走边说,我大唐的颜面就靠中丞挽回了。”
裴旻茫然不解,却依言跟着,忍不住又问了一句道:“内侍你这伤”
高力士又是懊恼,又是愤恨,道:“是给吐蕃番僧伤的。”
高力士今时今日的地位确实无人能伤他,可比武较艺,拳脚无眼却又是另说。
今日李隆基一如既往的让礼部招待吐蕃使者,午边与他们一到看大唐的马球比赛。李隆基的用意是很明显的,想跟吐蕃来一场友谊赛,再次挫挫吐蕃锐气。当初,也是请吐蕃使者看马球比赛,吐蕃使者提出要跟唐朝马球队较量一事。
当时唐朝的马球队并无准备给吐蕃打的落花流水,但后来李隆基、李邕、杨慎交、武延秀出场,四人战十人,直接将吐蕃马球队打懵逼了,扬眉吐气。
这一次李隆基做足了准备,事先特地安排了昔年与他一起玩马球玩的好的几位“球友”,督促他们特别训练,以为今日之用。结果谁也没有预料,吐蕃绝口不提马球比赛之事,丝毫没有与唐朝比马球的念头,诸多准备徒然无功。
在马球之后的国宴上,吐蕃使者却提出仰慕大唐勇士神威,吐蕃勇士希望能与大唐勇士一教高下。
李隆基虽无防备,却也不信大唐勇士比不上吐蕃的勇士,应诺了下来。
结果大唐派出了两位勇士,都给吐蕃番僧击败,而且打的毫无还手之力,十招都未接下。李隆基面色极为难看,高力士看不过眼,为主争光,亲自下场比试。
高力士并非是电视里演的那般猥琐不堪,反之他身高马大,还拥有不俗的胆略武艺。他与吐蕃和尚力斗了二十合,本是不分胜负,却不想番僧使诈,倏地横扫一腿,将他踹摔倒在了地上。高力士伤的不重,可面门着地,鼻子额头碰出了痕迹,看上去却极为吓人。
大唐连败三场,自是颜面无光,而吐蕃使者自是万分得意,嘲笑大唐无人。
李隆基最好颜面,只气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奈何自己麾下勇士不给力,只能生着闷气。
高力士想到了裴旻,跟李隆基提议将裴旻请来,由他来对付吐蕃番僧。
裴旻近日连败长安江湖名宿,李隆基即便身在皇宫也听得一二传闻,那里还有半点犹豫,直接让高力士出宫来请了。
裴旻听极缘由,端是勃然大怒,他对吐蕃贼子甚无好感,尤其是刚刚得知吐蕃贼子竟然兵不血刃的取了他们大唐的河西九曲地,心低更是深恨,现在又闻吐蕃渣碎,欺他们大唐无人,在宴会上耀武扬威,那里还忍受的住,怒道:“内侍放心,这仇我一定给你报了。”
高力士对裴旻印象极佳,主要原因是裴旻将之视为常人,一个正常人,不巴结也不歧视。为身有残疾的太监,高力士固然心态放的极好,终究会有那么一点点的自卑。他如今地位极高,可谓功成名就。但身为阉人歧视他的有之、讨好他的更有之,无视他的也有,如裴旻这样,将他视为一个正常人的却没有几个。
高力士不在乎别人歧视、讨好甚至无视,反而在意裴旻以正常人的态度对他。此刻见他怒气冲冲的为自己说话,忙道:“这点伤算什么,只要裴中丞能打败那吐蕃番僧,挽回陛下的颜面。高某这里感激不尽”顿了顿他道:“中丞不可大意了,那吐蕃番僧不是庙堂常见的猛士,到有几分江湖人的架势。”
无言不信说第二更
正文第四十三章舅国甥国
高力士的话让裴旻顿住了脚步,好奇问道:“当真是江湖人”
高力士颔首道:“应该错不了,那番僧的拳脚很有章法,比我家传的冯家豹拳高明的多。”
裴旻也露出了慎重之色,冯家豹拳厉不厉害他不知道,可高力士的家世背景他却是知道的。高力士本名冯元一,是巾帼英雄第一人岭南圣母冼夫人的第六代孙。冼夫人历经梁、陈、隋三朝,是当时岭南部落首领,为人明大体、识大义可以说的岭南的无冕之王。
高力士祖上如此了得,他们祖传的功夫又能差到哪里去
裴旻想不到吐蕃竟然也有精于武艺的江湖人,却不知吐蕃的功夫跟他们中原有什么差别他最近拼斗经验丰富,与各门各派的江湖名宿都有过交手,可还真没跟外国的和尚打过。眼中战意十足,情不自禁的加快脚步。
李隆基宴请吐蕃使者的地方是在武德殿
吐蕃自从松赞干布崛起于西南,国力日渐强盛。尤其是文成公主入藏,吐蕃与大唐建交之后,吸取了大量的中原文化,各方各面有了实质性的提升。
当然吐蕃当年也确实诞生了不少的人才,君王松赞干布、名相噶尔东赞、还有战神论钦陵,都是天下一时之选。他们仅用了短短的十余载,就将奴隶社会的吐蕃带入了封建社会,成为大唐的强敌。甚至因为武则天的缘故,吐蕃一度获得对西域诸羌的绝对控制权,将大唐的西域收入囊中。
吐蕃至崛起后一直是大唐的心腹之患,直到近年方才罢兵。吐蕃的罢兵,并非没有原因的。
国无恒强亦无恒弱,在李唐陷入武后年老昏庸,韦氏、宗楚客乱国的时候,吐蕃出色的赞普器弩悉弄意外在征伐六诏的时候病故。
不可一世的西南霸主吐蕃因君王的去世,少主不足以服众,而陷入了内无谋臣,外无良将的地步。因此政局动荡不安。属国起兵反抗,居心叵测的大臣们也纷纷叛乱。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