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教大宋》转载请注明来源:抖音书院douyinshuyuan.com
“什么就这么干了”个几人都被他惊着了。
“掘田建河湾啊”
哦去众人绝倒。
这孙子真是想一出,是一出。
那可是近千亩方圆的一块地方,想能走船,最起码得往下挖一丈来深,多大的工程啊
可唐奕根本不理会他们的表情,一拍丁源的肩膀,“看本公子这就把马行街给你搬过来”
第173章想家
唐奕还真不是开玩笑,此次大水把回山村泡没了,他一直没让王里正带人重建,就是隐约抱着把回山下面的地方空出来的想法。
正好观澜这段时间住的人多,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最主要的就是,人手不够
要不是曹、潘两家的仆从也在观澜补充了一部份劳力,观澜肯定不是现在这般井然有序。不说什么照顾人的使唤佣人,单是日常房舍的修缮,书院一面山坡的卫生打扫,上下人等的吃食用度,这就需要很大一批人。
唐奕正好借此机会,准备把回山的佃农转化成观澜书院的后勤佣工。至于山下的那片地怎么用,之前唐奕一直没想好,今天登高赏月,正好来了灵感。
“把东边近千亩水田掘成河湾,北面的平地建成一纵四横的街市,那里建一所樊楼分店,靠码头开一间上好的客栈,这里建仓储,那里建小食一条街”
唐奕站在山巅,左指右点,好不霸气。
宋楷他们都听傻了,唐奕说的不是挖一条地沟,而是千亩的河湾;说的不是盖一栋高楼,而是建起一座小城。
“唐大郎,都知道你有钱,但有钱也不是这个花法啊你又是建酒楼,又是客栈,又是仓储铺子,谁来啊”
唐奕坚定摇头,笃定道:“肯定有人来”
其实,第一次来回山,唐奕就在想,这个地方要是放在后世最适合做什么
当然是近郊旅游
这么美的仙境之地,离开封又这么近,而且,还有汴水之利。在后世要是有这么一块宝地,肯定赚飞了。
但是,那时觉得这个想法在后世行得通,在大宋这个时代却不行,毕竟古代除了闲得蛋疼的文人,老百姓就没游山玩水的那个概念。
只不过,这两年在开封呆下来,唐奕有了不同的想法。
开发回山,要是放在别的地方可能行不通,但是,在开封这种百万级的大都市却不是没有可能。
第一,回山借汴水之利,交通太方便了。别说是客货大船,就是城里的画舫也能一路划过来。
想像一下,文人、歌妓坐着画舫傍晚出城,一路行至,夜宿舫中,第二天再游回山美景,下午回航
好吧,唐奕把一日游的行程都帮他们想好了。
第二,开封城民根本就脱离了古代小城镇的概念,居民极会享乐,这个城市已经具备了近郊旅游的发展条件。
你就说一个已经发达到有消防队、儿童福利院、养老院、收容所、免费医疗网点,夜市能开到第二天早上的百万级都市,还有啥是他们接受不了的吧
唐奕就不信,没有几个蛋疼的出城来玩玩。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事实已经证明,回山不缺客源。
不说别的,单是每天来观澜书院拜山的儒生就是不小的一个数字,再加上这里的码头是汴河漕运京外的一个落脚点,客商数量也很大。
而且,就算还没怎么弄的时候,只是为了取精油种的花田,每年春夏就吸引了一大批文人骚客携亲伴友地来回山一游。要是唐奕把这里建成一个要什么有什么的地方,那帮人还不更得往这儿跑
众人听着唐奕一通解释,心里都不由的震撼:为啥他总能把别人想不到的,认为不可能的事情说得头头是道,而且最后都干成了呢
丁源默默地看着唐奕站在那里指点江山,眼睛里满是兴奋、狂热
他没见过他家老子在朝堂上真正地指点江山是什么样儿,但是,估计跟唐奕这种差不多吧有一瞬间,丁源觉得,唐奕此刻特别的潇洒,潇洒得让他有点妒嫉。
“大郎”丁源出声打断唐奕。
“你说,你要什么有什么,有花不完的钱,有不属于咱们这个年纪的名声,就差一个金榜题名了”
“你想说啥”唐奕被丁源搞愣了。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